192
2025-11-06
近年來,工業世界發展日新月異,“未來工業”早已不再是遙遠的展望,而是正在我們腳下加速鋪就的現實圖景。今天,我們正站在新老技術、模式與業態深度交織的關鍵節點,擘畫工業發展的下一程藍圖。未來工業的前行之路,絕不會由“獨舞者”引領,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生態共贏者形成的協作聯盟。只有集成多方能力夯實既有基礎,以數智化加速創新,促進行業跨界融合,攜手共建工業新生態,才能真正釋放未來工業的核心價值。

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 丁曉紅
多趨勢交織融合:呼喚生態協同新范式
厘清當下,才能錨定未來。現階段中國工業正處于多個趨勢交織融合的變革浪潮之中。
在技術層面,新興技術加速迭代,方興未艾的AI已開始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實現績效、質量和生產連續性的提升。與此同時,大量成熟技術仍在各自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傳統數字化平臺也持續為企業生產運營賦能,新老技術互補共生。在生產運營層面,依托人機協同、工業5G等技術方向,生產模式正日趨智能化,為柔性制造與靈活生產提供堅實支撐。而傳統的自動化加半人工的生產模式,因適配特定場景需求,仍在工業領域占據重要份額。在產品結構層面,高端定制化產品的開發,可以響應用戶個性化、特定應用的需求。而滿足常規應用需求的通用型產品,依舊是市場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企業往往通過不同定位的產品組合來構建成本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力。
這種“新老交織”的態勢,并非短期過渡,而是將長期存在的行業常態,更成為所有工業企業必須直面和考量的現實與趨勢。從當下到未來,一場深刻的工業變革已然開啟,而這場變革的核心,正是工業生態圈的延伸與重構。
探究新生態之貌:能力集成、智能融合、跨界協同
新興技術與傳統技術互補共生,自動化產線與人工作業高效協同,各類產品多元共存,這些變化不斷沖擊傳統工業生態的邊界與結構。一個嶄新的工業生態圈正呼之欲出。那么,這個支撐未來工業的新生態圈,究竟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呢?
結合施耐德電氣的洞察與實踐,我們認為,這個支撐未來工業的新生態,應該具備的核心特征可以概括為三點——能力集成、智能融合和跨界協同。這些核心特征,既是新生態兼容并包、各施所長的協作基礎,也是其持續煥發生命力的源泉。
首先,能力集成是構筑工業新生態的堅定基石。未來工業發展,靠的不再是單一技術領域的孤立突破,而是多種專業技術與能力交叉賦能、產生“化學反應”的綜合效應。正如“喜新不厭舊”的新質生產力一樣,新生態的構建同樣需要系統化整合“老搭檔”與“新伙伴”的專業能力,打造一個緊密聯動、高效互補的“技術賦能體”。在這樣的模式下,生態圈里的企業才能不斷把合作伙伴的專業能力內化為自身優勢,在生態協作中實現持續成長與升級。
其次,智能融合是構筑工業新生態的技術路標。多年聚焦自動化領域的洞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真正的智能化,勢必以軟硬件的融合、IT與OT的融合作為實現基礎,方能實現從感知層到決策層、從設備端到云端的智能貫通。通過整合不同廠商、不同應用層級的創新技術元素,共同搭建起互通共融、能持續迭代的工業生態,才能讓全鏈路智能化真正落地。
最后,跨界協同是構筑工業新生態的組織形式。新生態的活力,源于開放性、創造性、顛覆性的跨界融合。未來工業的創新,將越來越多地發生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交叉地帶,這就意味著打破固有的行業思維定式,鼓勵跨領域的技術交流合作。
打造新生態之實踐:能力建設、智能融合以及跨界協同
呼應工業新生態“能力集成、智能融合、跨界協同”的核心特質,施耐德電氣正主動拓展工業生態伙伴圈,凝聚更多協同力量。
說到能力集成,我們堅信,只有將老伙伴的深厚行業積淀與新伙伴的前沿技術活力有機融合,才能形成覆蓋全價值鏈的“能力矩陣”,共同應對未來工業的挑戰。
具體來說,軟件定義的自動化為我們拓展新伙伴提供了開放平臺,施耐德電氣的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EAE)采用軟件定義架構,借助模塊化編程與容器化技術,實現了硬件設備和軟件應用的完全解耦,大幅提升了系統的靈活性與兼容性,為生態協作打下基礎。當前,依托EAE平臺,結合旗下AVEVA劍維軟件等一系列工業軟件,施耐德電氣已經打造了貫穿能源管理和工業自動化的專業能力,可以為用戶提供完整方案以實現快速交付,在此基礎上,我們還為眾多生態伙伴解鎖了全新的價值創造空間。
目前,我們正攜手系統集成商,以及網絡服務商、云服務商、智能裝備提供商、應用開發商等各類伙伴,充分“集成”這些新伙伴在網絡基礎設施、計算資源、設備制造、應用開發等領域的技術、資源與服務能力優勢,通過模塊化應用開發與敏捷迭代促進本地伙伴共創,靈活響應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施耐德電氣作為創始成員之一的開放自動化組織(UAO.org),成為了我們拓展全球生態伙伴的重要窗口,今天其成員數量已突破100家,國內已有10家組織機構加入,生態影響力持續擴大。
在智能融合方面,施耐德電氣正在大力推進的開放自動化技術標準與平臺,為AI等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入和多元化技術伙伴的協作消除了技術環境的局限。軟硬件一體化的智能,將成為新生態賦予未來工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具體來說,施耐德電氣正積極構建AI能力中心,將其作為連接內外部AI資源、推動場景化創新的核心樞紐。目前,我們已經將AI技術融入不少具體的工業場景,比如電力領域的智能AI火線長度識別、少人值守場景的智能報警助手,還有啤酒行業的硅藻土過濾AI優化、數據中心冷站的AI優化等。與此同時,更多新的AI應用場景,還在和生態伙伴的共同研發中持續推進。著眼未來,工業AI要實現規模化應用,離不開底層技術體系的不斷創新,工業數據、算法與算力三大基礎要素需協同演進。我們將聯動數據、算法、算力領域的技術同行,以完善算力與數據等要素供給為基礎,以模型算法創新為關鍵,以場景應用為牽引,以算力基礎設施及能源管理為保障,構建活躍的AI創新與應用生態,加速AI在工業場景的應用與落地,助推產業的全面數智化轉型。
在跨界協同方面,施耐德電氣一直以來通過工業SI同盟全球項目、創贏計劃、零碳計劃等舉措推動生態圈共建共贏,積極營造跨界創新的氛圍。
我們始終將廣大系統集成商這樣的“老搭檔”視為連接技術與應用場景的關鍵橋梁,高度珍視他們深入理解行業工藝、坐擁豐富項目經驗的獨特價值。我們從產品方案、行業創新、合作共贏和技術賦能出發,為系統集成商伙伴打造了覆蓋項目全周期的立體化支持體系,從而共同助力最終用戶解決全生命周期效率和能效提升等需求。創贏計劃自啟動六年來,累計吸引超1250家中小企業參與,成功落地40多項聯合創新成果,成為推動技術融合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標桿平臺。為帶動供應商減碳,施耐德電氣通過“零碳計劃”幫助全球1000家主要供應商到2025年運營層面碳排放降低50%,其中包括270多家中國的核心供應商。通過創造開放平臺和機會,讓處在不同價值鏈上的合作伙伴能夠合作交流、跨界創新。
隨著AI等新技術與工業自動化深度融合,工業發展正處于多重力量交織碰撞的進程之中,支撐未來工業繁榮圖景需要全新的工業生態圈。我們相信,當工業的嚴謹與互聯網的敏捷、制造業的積淀與跨行業的洞察相遇,必將碰撞出顛覆性的創新火花,為未來工業開創全新的可能性。
-米蘭·(milan)中國官方網站